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

關於大眾爺祠

大眾爺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戰爭事件,至西元1863年8月23日建祠祭祀戰事,日後訂定8月23日為大眾爺聖誕
 
座落於今和平國小旁,由於當地居民祈求再有戰事發生,便將當地取名為和平
 
大眾爺廟亦是少數立有寺廟登記證明之廟宇,於民國五十三年登記
 
 
 
 
 

西元1786年(乾隆51年)11月,天地會組織,北盟軍以林爽文為首,南盟軍以莊大田為首,連合發動民變,反對當時清朝官吏腐敗,盟軍一鼓作氣,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屢戰屢勝,攻城掠地,直搗黃龍,盟軍會師於台南府城,準備做奮力一擊。

西元1787年(乾隆52年)10月,朝廷派遣陜康總督福安康將軍,帶領萬餘兵力,以不到一日時間,奇蹟似通過黑水溝(台灣海峽),自鹿港登陸,展開反擊,盟軍不敵,節節敗退,交戰八卦山麓,敗退大里,再退中寮,二軍再戰於集集堡,戰況激烈,雙方人馬死傷慘重,當地居民不忍屍骸曝野,將其集中收埋於現址。林爽文退至小半天(鹿谷)再轉中港(苗栗)終於被捕,囚押北京。

西元1847年(道光27年)當地信民陳結、陳坑二人,感念其義舉,合力做了一個刻有大眾爺文字的石製香爐,供人追思膜拜,慎終追遠,高風亮節緬懷緬思。

西元1862年(同治元年)民變再起,八卦會組織,以戴萬生為首,揭竿於彰化,出師未捷,清軍以福建水師提督吳鴻源,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,兵分多路併攻,戴軍遭官兵追剿,同年8月由林杞埔(竹山)枋寮轉至斗六。

西元1863年(同治2年)戴軍再退集集堡,居民楊目丁響應(俗稱紅旗)雙方激戰,戴軍敗退水社(日月潭),同年8月23日,反攻集集堡,戰雲密佈,戰聲連連,雙方人馬死亡枕籍,戴軍被俘斬數百餘人,濁水溪為之染紅,當地居民將其遺骸和林爽文事件之遺骸,合葬建祠祭祀,即今之大眾爺廟前身。

光緒初年,重修廟祠,大眾爺公顯靈化身,親自要求雕塑大眾爺公神像一尊,更定於農曆8月23日舉行祭典。

大正7年(民國7年)重修墓塚,特立石碑,刻有萬善同歸之字,永懷緬思。當時日本政府,禮敬佛教不信道教,反對居民祭拜,大眾爺公略展神威,使看守油庫的日本兵,接連幾個早晨,都從地面上睡醒來,自此開始接受居民信仰的習尚,當時廟祠、神社、武德殿、油料庫一起存在的畫面,可說是蔚為奇觀之景。

本廟所處四面環山,清水溪為毗,有棵明朝末年神木(大樟樹)綠化其境,蛙叫蟲鳴,鳥語花香,是旅遊休閒的好景點,山明水秀,地靈人傑,連民國48年八七水災的洪水也淹不了廟門,是「鯉魚戰水」之穴,更為雲林八景之一的「浮島綠蔭」之地,有一句美詩:在生台灣拚生死,死後台灣得地理(台語)。朗朗上口,流傳至今。


年代久遠,當地民眾將它視同神明祭拜,稱呼為樟樹公,民國六十九年大眾爺祠修建完成後,樟樹公的香爐也從原來所在的樹下,正式移入大眾爺祠的左半邊供奉

關於大樟樹的幾個傳說,日據時期,當時地方興盛樟業,大肆砍伐樟木,唯和平公園之樟樹不得砍伐,當時有人執意伐木,冥冥之中有力量相阻,據有一說,大眾爺廟週邊,曾為日人之新高神社及武德殿所在地,附近有油料庫,基於安全理由,日軍禁止百姓在大眾爺廟上香祭拜,當時當地民眾向神靈祈求,致使駐地日軍晚上上床就寢,早上醒來則在屋外場地之奇事,後來連日方除了信奉他們所設立的新高神社外,也將大樟樹視為神靈供奉

近代傳說中,由於大樟樹不允許民間砍伐,為修其支木,大眾爺告知民眾會由祂處理,而便在近聖誕祭典之時,眾人見證之下,其支木應聲而斷,事蹟傳遍鄰里
 


大眾爺廟管理委員會 謹制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